姚燧

姚燧

元代

元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并稱。所作碑志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主要成就

  姚燧的作品相當豐富,其弟子劉致曾經將姚燧作品加以搜集、整理,編成《牧庵文集》五十卷,詩詞文賦共689篇。當時的胡震亨曾頗費周折地四處搜尋,但是卻一無所獲。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系清代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較元刊本篇目為少。

  姚燧詞有47闕,也成就不菲?!彩萋常ㄊь})和〔賀新郎〕(失題)是他詞風偏于豪放的代表。此外,他也有委婉別致的作品,如〔虞美人〕《玉梳贈內子》等。

  在這里著重要提的還有他的散曲。姚燧散曲今存小令29首,套曲1首。周德清《中原音韻》曾把他的〔普天樂〕《別友》作為“定格”之例,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和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姚燧散曲內容主要寫男女風情,風格以風流蘊藉為主,反映著他風流灑脫的個性??梢云湟唤M〔越調〕《憑闌人》小令為代表,語言淺白,筆致流暢,富有情趣。最為人熟悉的小令莫過于〔越調〕《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p>

人物生平

  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洛西(今屬河南洛陽)人,祖籍營州柳城(今屬遼寧朝陽)。他的祖先在遼金兩代做過高官,伯父姚樞,金亡后仕蒙,后來加入忽必烈幕府,是元初著名的漢族儒臣。姚燧三歲那年父親姚格亡故,伯父姚樞收養(yǎng)了他,并對幼年的他非常關切,要求也十分嚴格。在為姚樞撰寫的碑文中,姚燧曾云:“燧三歲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边@引起了有“關西夫子”之稱的河南課稅所長官兼廉訪使楊奐的關注。楊奐卒前,將其次女許醮與姚燧。這一段時期,在姚樞指導下,他主要學習了《小學》、《四書》。

  十三歲,姚燧在蘇門山(今河南輝縣市境內)認識了前來拜訪姚樞的元代大儒、著名理學家許衡。十八歲時,他在長安正式拜許衡為老師,學習理學。史稱許衡善教,“其言煦煦,雖與童子語,如恐傷之”,又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姚燧從許衡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再加上他學習刻苦,長進很快??梢哉f在許衡等的影響下,姚燧前期主要以理學者的面目出現(xiàn),這對他后來成長為一個文學家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姚燧文學思想中的理學因素和許衡有很大關系,這也影響到他的創(chuàng)作。

  二十四歲,姚燧“始取韓文讀之”,深為其古奧硬朗、雄剛昂仰的風格所吸引,這使他對當時文壇承襲金文,宗宋尚蘇而流于滑易骫骳的文風更加不滿,決心通過自己的實踐走出一條變革文風的路子來。

  至元八年(1271),許衡因與權臣阿合馬不合,辭去中書左丞,轉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開國子學,擇蒙古弟子以教。他奏召十二弟子為伴讀,分置各齋,為齋長。姚燧為其中一人,遂應征至大都。十二年,姚燧被任命為秦王府文學,從此走上了仕途。此后的五年中,他隨元軍到地方去安輯人民,興辦學校,致力于撫平元宋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這五年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年三人蜀,十病九歸秦?!痹娋渲辛髀冻鰺o限懷念之情。至元十七年,姚燧除陜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對無罪誤人和連累關押在獄者,“皆縱釋之”,“人服其明決”。后三年,轉任山南湖北道按察副使,于次年按部澧州,賑災濟民,興利除弊,“孜孜如弗及”。仕途經歷使他看到當時官僚的腐敗黑暗,也使他認識到戰(zhàn)爭給社會造成的百業(yè)凋零、滿目瘡痍的巨大破壞,他深深體味到當時民眾所處的苦難境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夏,朝廷以翰林直學士征召他。此后他又斷斷續(xù)續(xù)地任過大司農丞、翰林學士、江東廉訪使和江西行省參政,都以盡職盡責著稱。大德十一年(1307)冬,姚燧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轉機:元廷仿漢征四皓故事起用姚燧為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主修《成宗實錄》《武宗實錄》。久于文壇,又至此高位,使當時的文人對他的修史為文多推崇有加,奉之為文壇盟主。姚氏館內名人出入(如閻復、胡祗遹、尚野、吳澄、袁桷、鄧文原、元明善等),跟隨他學習古文的也云集影從(如張養(yǎng)浩、貫云石、孛術魯翀、李泂、謝端、李之紹、劉自謙等),真可謂是門庭若市,象笏滿床,國內域外都以求得姚燧文章作為榮耀。至大四年(1311),武宗、成宗《實錄》終于修成,進之后不久,姚燧得告南歸?;蕬c二年(1313)九月十六日,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六歲,元廷謚之曰文。

  為政之暇,和古代的傳統(tǒng)文人一樣,姚燧也喜愛游歷山水。在《別丁編修序》中,他說:“自歷荊憲至今,其間望舒二十四弦晦。居府者三之一,而水陸舟馬周歷乎澧峽、歸、鼎五州七縣者反居三之二焉。其于江山之清駛奇峭,人才之標特秀異,實若富于心中。”在《圣元寧國路總管府興造記》中,他又說:“燧思士生文軌混同之時,亦千載之曠遇,江山之形勝,風土之微惡,民俗之澆淳,必一就觀?!币菀簧媳边w徙數(shù)次,足跡幾遍中國。今天可以考知的有長沙、武昌、龍興、九江、彭蠡、銅陵、湖口、岳陽、金陵、杭州、旌德、江州、會稽、吳城、揚州等地,其中武昌、龍興、吳城等地他都到過多次。秀麗多姿的山水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不但擴大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也陶冶了他的情操和品格。在游歷中,姚燧留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也使他的散曲小令帶上了民間色彩。

  姚燧出身名門,師從碩儒,這種環(huán)境再加上天性和才氣,使得他恃才放曠,頗為自傲,養(yǎng)成了豪邁耿直的個性。他推崇唐代“名滿天下,英風豪氣人莫能比”的大文學家、書法家李邕,《元史》記他“然頗恃才,輕視趙孟頫、元明善輩”。

  元代前期高麗沈陽王父子,連姻帝室,用財貨結交朝臣,許多大臣都為之所動。至大年間,姚燧做了翰林學士承旨,名傾京師,當時的文人名宦多以求文為事,“其不得者,每為愧恥?!备接癸L雅的沈陽王父子于是也向姚燧求為詩文,并贈送財寶。姚燧鄙視當時朝臣的貪婪失志,也看不起沈陽王父子唯事貨賂的行徑,沒有答應。這最終導致朝廷降旨,他才勉強作文應付。沈陽王父子得文后十分高興,當即贈送幣帛、金玉、名畫,多至五十筐。姚燧平素非常喜愛搜集古玩名畫,但是這次他卻立即將其分給了屬官、吏胥和侍從,留下金銀送給翰林院做費用,自己絲毫不取。有人不解,他說:“彼藩邦小國,唯以貨利為重,吾能輕之,使知大朝不以是為意?!背浞址从沉艘粋€大國朝臣的器識和風度。后世修史者稱贊他“器識豪邁過人”。

  為了統(tǒng)治需要,蒙古貴族統(tǒng)治者對各種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優(yōu)禮政策。元初,佛道二教都相當盛行。當時北方的寺院道觀鱗次櫛比,門派發(fā)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各個派系都出現(xiàn)了許多名聲遠播的大師。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姚燧既負一世之名,自然免不了奉命為佛寺撰寫碑記,但是他卻往往在文中公開聲明自己是儒者,撰寫碑文實在是出于迫不得已:“燧學儒者,未嘗知為佛氏之言”,“燧性顓蒙,于周孔書,童而習之,白首不知其源,矧于佛書?未嘗一望其涂涯,豈敢妄為曰知?然以壓于儲皇之命,不敢禮辭,故惟即夫賜田以言?!弊杂X地與佛學劃清界限。不僅如此,他還借此機會批評元代佛教泛濫、寺院林立、僧徒眾多的狀況,如《重建南泉山大慈化寺碑》、《儲宮賜龍興寺永業(yè)田記》等,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膽識和勇氣。終于,在他七十四歲那年發(fā)生了“磨平淮碑”事件。這一年,他奉元武宗之命撰寫了《崇恩福元寺碑》,文中有“祝發(fā)與前圣往矣,于佛焉依”等語。當時的一些僧人認為“祝發(fā)”是謾罵出家人,“焉”是疑問詞,表示否定,他們對這非常惱火,把它訴諸太后。這件事后來經李宗師等據理力爭才免于追究,但還是磨平碑文,轉由他人別撰。位至光顯而依舊個性耿直,剛烈不屈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其不見容于朝是必然的??峙逻@也是他每每任職不久就辭職的原因之一。

  做為一代文豪,與元代社會風尚相合,姚燧的性格又具有風流灑脫的一面。宴席之上,酒酣神爽,賦詩酬文,他都表現(xiàn)得頗為豪放灑脫,流露出風流疏宕的個性。受世俗放蕩風氣的影響,姚燧也時常出入秦樓楚館,有過一段狎妓生活。從今存資料看,與姚燧交往的大多是色藝雙全的名妓?!肚鄻羌防锞洼d有他和閻復等人常于“能詩詞,善諧笑,名重京師”的樂妓張怡云的海子家中小酌、彈飲的佚聞。而今存作品中,這方面的記載也有不少,詞〔浪淘沙〕《贈重陽奴》和散曲〔越調〕《憑闌人》等就是代表。姚燧身居高位,在與同僚們宴飲時,自然也不乏歌妓侑酒的場面。在一些詩詞中,他也寫到這一點,表現(xiàn)了他風流灑脫的個性。在與歌妓的交往中,姚燧同情她們,尊重她們,理解其不幸的處境,也為她們鳴不平。他在大都任翰林學士承旨時,偶于宴席中,遇到一位秀麗嫻雅的歌妓,微操南音。姚燧把她招到席前,問之再三,終于得知她是宋儒真德秀的后人,因父親官微祿薄無法償還公債而被賣入娼家,于是他派人請求丞相為之落籍。事后又把她以女兒的身份許配給他熟悉的一名史官。這件事在京師被人傳為盛事,嘉興縣闕為此曾賦詩三百余言。《輟耕錄》以“玉堂嫁妓”為名完整地記載了此事。

評價

  姚燧以散文創(chuàng)作著稱,這些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序記文和碑志文兩類,二者在總體上有一致的藝術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講究文章氣勢的剛勁雄豪,如《盧威仲文集序》中對盧威仲的敘述就很有代表性:“甲辰一疏,奪權臣而褫其氣,蠶織而蟹匡,范冠而蟬緌??湔咧豢墒眩U咧Y之不可失,其有功于名誼如此。垂紳學館之際,是非必陳,邪正必辨。闕政無能言而言之者,必威仲也;巨憸無能拒而拒之者。必威仲也。射精而猿號,鑒明而塵至,威仲于是不見容于表著之底矣?!边@段文字寫來語言古奧而簡潔,氣勢剛勁而雄豪,確實代表了他這方面的風格。

  姚燧古文創(chuàng)作宗法韓愈、司馬遷,主張文氣論。在《馮氏三世遺文序》中,他說:“夫人之言為聲,聲源于氣。中順之氣勁,故其辭簡潔而峻清;右部之氣和,故其辭溫厚而優(yōu)柔;通議之氣粹而正,故其言誕布除拜,吟情托物,誅奸彰善者,劃戛陳言,一以經史為師,淡麗而不諛,奧雅而雄深,多體而不窮,視金諸作最為高古,信一代文章之宗也?!币葸@里的氣和曹丕的“氣”很接近,指人的稟賦,表現(xiàn)為作者的氣質、性情和才調等個性因素,由于作者個性的不同而在文章中形成不同風格。正是由于這種文學理論的指導,才使得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時,具有自覺或不自覺的個性意識,敢于大膽袒露自己的情懷。

  姚燧文章的風格適應了元初文學發(fā)展的需要,與當時文壇上占有很大勢力的元好問的弟子閻、徐、李、孟等的宗宋尚蘇的文風不同,相對于他們滑易骫骳的文風有一定的補偏救弊作用,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較強的時代意義,因此很受時人的喜愛。張養(yǎng)浩、吳善在為他文集寫的序中就主要表現(xiàn)了對他這方面的推崇。在《桂隱文集序》中,虞集也贊嘆地說:“國朝廣大,曠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深之氣以為文者,則有姚文公其人,其為言不盡同于古人,而伉健雄偉,何可及也?”對他文章氣勢的推崇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元史》本傳對他文章的評價也主要是著眼于他的這一方面。

  姚燧文章以語言的古雅深邃著稱,這和他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他的這種個性使他在宗宋派流行的文化背景下,在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時能頂著周圍的壓力,面對當時人“不余知”的現(xiàn)實,迎頭而上,主張師法古人,為文崇尚高古、格古,致力于文風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用功甚勤,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語言風格,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終于得到了社會的普遍承認。他的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在他晚年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學現(xiàn)象。

  此外,姚燧文章還有一些個性的和特殊的表現(xiàn)。他的不少碑志文刻畫清晰、形象生動,具有傳記文學的特色;而序記文則多數(shù)寫得變化多姿、文筆流暢、灑脫優(yōu)美,更富有文學性。
今存姚燧詩有147首,既有古詩也有律詩,尤以古詩成就為高?!肚迕魅张阍娚蛄降锹湫撬隆穼懙妙H有氣勢,可見他在古詩方面也受到韓愈的影響。《京師病中》六首則寫得感情濃郁,深摯委婉,是元詩中膾炙人口的佳作。

姚燧的詩文

  • 更休尋、玉山瑤草,蓬萊知在何處。司花嫌被春風妒。

    留待九秋清露。還解語。試問著當時,月夜乘鸞女。

    何年遺汝。甚不怕高寒,青冥萬里,鬟鬢亂風霧。

    人間世、無物有香如許。靈均遺恨千古。芙蓉杜若何堪佩,憔悴行吟沅浦。

    空自苦。悄教得揚雄,不信離騷賦。云窗月戶。恨白發(fā)詩翁,年來多病,不識醉鄉(xiāng)路。

  • 買地近隍壑,十頃展平瀾。相如漫說云夢,八九可胸蟠。

    已具扁舟放鶴,又且觀魚知樂,何忍利投竿。卻恐避地下,鷗鷺怨盟寒。

    屋茨茅,蹊種竹,畹滋蘭。天生此所宜著,素發(fā)颯垂冠。

    手苦彎弓難合,惟有招麾毛穎,筋力尚桓桓。攜我二三子,日往將詩壇。

  • 茲游太奇絕,我亦壯君侯。春風殷地悲嘯,笳鼓萬貔貅。

    平昔心胸吞著,八九江南云夢,今上岳陽樓。尊酒浣塵土,山雨戰(zhàn)青油。

    竟陵客,又挾病,入西州。惟余與汝湍水,東決則東流。

    遙想凝香畫戟,談笑兜鍪晝息,莫賦大刀頭。麟閣看他日,居右有人不。

  • 六十一年似,窗隙白駒馳。人家守歲癡計,明日怕容辭。

    萬事才堪一笑,何必朱顏年少,誰不侮吾衰。只看屠酥酒,先酌襁中兒。

    無以為,閑檃括,謫仙詩。人生日日渾醉,百歲以為期。

    三萬六千場耳,一日杯傾三百,巧歷算能推。試問自今去,余有幾何卮。

  • 崇仁送行役,回首十周星。因今常武丞去,衣繡記曾經。

    西北桃源山峻,東北洞庭春盡,浩浩際滄溟。鄂渚玉薪米,連月雨冥冥。

    天氣佳,殊未暮,莫揚舲。便令綰印遲上,誰奪老槐廳。

    一語嗟卑烏用,覽鏡還宜自重,如此鬢毛青。軒冕暮涂看,馭日與鞭霆。

  • 白發(fā)年來自笑余??追綇挠薪^交書。誰憐多病麴生疏。兩岸行人爭抵掌,誰家舟上載籃輿。江南休問看山無。

  • 面勢林塘,緊橫睫、觚棱如削。還更比、城南韋杜,去天盈握。

    便有名園能甲乙,他山峛崺先尊岳。甚一花一石,總都將平泉學。

    雖鬢發(fā),流光覺。渾未厭,明來數(shù)。有慶云善譜,新聲天樂。

    正樂關弓鴻鵠至,可知棄屣麒麟閣。只北山逋客負塵纓,滄浪濯。

  • 雪崖雪。玉壘浮云變滅。蓬婆外、晴白界天,西嶺窗涵古今絕。

    秦山置下列。類媵姬姜娣侄。望太白、三百去天,六月人猶失炎熱。

    緇塵苦為涅。問誰可配茲,千仞高潔。惟君雅號相優(yōu)劣。

    有北正寒冽,傳將移節(jié),及門再命益磬折。未聞賜環(huán)玦。

    我拙。誤名竊。甚此日徵書,亦到巖穴。何人轣轆同車轍。

    華首最相悅,忍為輕別。定成竹否,乞為汝,負羈紲。

  • 高與雙崖,馮雪魏青,三子皆人杰。當年慣見中宵,天外德星難拆。

    華觴雕俎,清辭細切瑯玕,定應袖有錕铻鐵。而我獨離群,臥南陽甘節(jié)。

    書絕。故人石影新翻,欲譜調疏聲拙。誰遣巫陽,喚起騰王長別。

    珠簾畫棟,縈飛南浦朝云,當時此句雖清切。何似倚危闌,滿西山晴雪。

  • 五馬雙旌出郡堂。歸來椽筆對凝香。只為好書天作意。

    相戲。故生三秀在毫芒。

    不是畫師生手觸。拳曲。層云連葉幾何長。我有一占君試記。

    何事。已開他日判花祥。

姚燧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