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
bìㄅㄧˋ- 拼音bì
- 注音ㄅㄧˋ
- 部首辶
- 總筆畫16畫
- 部外筆畫13畫
- 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5132514143112454
- 筆順順序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點/橫折折撇/捺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907F
- 五筆nkup
- 倉頡ysrj
- 鄭碼wxjs
- 四角30304
“避”字的意思
1.躲開;回避:退~。~而不談?!粫河?。
2.防止:~孕。~雷針。
“避”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避
bì ㄅㄧˋ
躲,設(shè)法躲開:~雨?!?。~世。~諱?;亍??!鼐洼p?!澜^俗。 防止:~免。~孕?!??!揍槨?p>英語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德語 vermeiden (V),fliehen
法語 éviter,s'écarter,esquiver,prévenir,s'échapper,fuir,quitter
“避”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避 bì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辟聲。本義:躲開,回避)
(2) 同本義 [dodge;avoid]
避,回也?!墩f文》
避,去也?!渡n頡篇》
無乃實有所避?!秶Z·周語》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有書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又如:避風雨;避秦(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避言(言語謹慎,避免說錯話);避宅(到處躲藏,不住在家里)
(4) 離去 [leave]
左右攘辟?!抖Y記·曲禮》。注:“疏遠也?!?/p>
桓公避席再拜?!秴问洗呵铩ぶ敝G》。注:“下席也?!?/p>
(5) 又如:避地(離去,遷居他處以避禍。或指隱遁);避趨(離開與接近);避境(避離某地,不入其境)
(6) 遜讓 [modestly decline]如:避讓(謙讓;辭讓);避賢(讓賢);避榮(辭讓榮華);避路(讓路)
(7) 隱藏 [hide]
避吾親。——《史記·袁盎晁錯傳》。索隱:“隱也?!?/p>
潛避兩炮臺中。——《廣州軍務(wù)記》
(8) 又如:避跡(隱匿);避風頭(見形勢不利就躲起來)
“避”字的辭典解釋
躲開。如:「避雨」、「避暑」、「避風港」、「退避三舍」。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固啤だ畎住词竦离y〉:「朝避猛虎,夕避長蛇?!?/p>
隱去、離開。如:「避世」、「避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
免、防止。如:「避雷針」、「避孕」?!秴问洗呵铩ぜ径o·介立》:「脆弱者拜請以避死?!?jié)h·高誘·注:「避,猶免也。」
讓。漢·鼌錯〈論貴粟疏〉:「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固啤ざ鸥Α达嬛邪藘M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p>避ㄅㄟˋbèi
(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