絣
bēng,bīng,pēngㄅㄥ|ㄅㄧㄥ|ㄆㄥ- 拼音bēng,bīng,pēng
- 注音ㄅㄥ|ㄅㄧㄥ|ㄆㄥ
- 部首糹
- 總筆畫12畫
- 部外筆畫6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554444431132
- 筆順順序撇折/撇折/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撇/橫/橫/撇/豎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D63
- 五筆xuah
- 倉(cāng)頡vftt
- 鄭碼zue
- 四角28941
“絣”字的意思
錯(cuò)雜:“~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
[bēng]1.繩子:“妻自組甲~。”
2.繼續(xù):“將~萬(wàn)嗣?!?/p>
3.編織。
4.捆綁。
5.繃;張。
6.古代氏族人用雜色線織成的布。
[pēng]1.張弓。
2.沒(méi)有花紋的絲織品。
“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絣
bēng ㄅㄥˉ
繩子:“妻自組甲~?!崩^續(xù):“將~萬(wàn)嗣?!本幙?。捆綁。繃;張。古代氏族人用雜色線織成的布。其它字義
● 絣
bīng ㄅㄧㄥˉ
◎ 錯(cuò)雜:“~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p>
其它字義
● 絣
pēng ㄆㄥˉ
張弓。沒(méi)有花紋的絲織品。英語(yǔ) to baste for sewing; to connect
法語(yǔ) Ikat, un type de soie tissée,kasuri
“絣”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絣 bēng
〈名〉
(1) 古代氐族人用雜線織成的布 [fabric]
絣,氐人殊縷布也。——《說(shuō)文》。
(2) 穿甲的繩子 [rope]
妻自織甲絣?!稇?zhàn)國(guó)策》
詞性變化
◎ 絣 bēng
〈動(dòng)〉
(1) 編織 [weave]
日長(zhǎng)晴晝,厭厭地,懶向窗前絣繡。——宋·佚名《壺中天》
(2) 纏縛;捆綁 [bind]。如:絣扒(捆綁拷打)
“絣”字的辭典解釋
古代氐人以不同顏色絲線混織成的布匹?!墩f(shuō)文解字·糸部》:「絣,氐人殊縷布也。」
動(dòng)編織。如:「絣繡」。明·袁宏道〈舒大家志石銘〉:「朝絣暮織,為余叔督家政,甚勤苦?!?/p>
延續(xù)?!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下》:「將絣萬(wàn)嗣,煬洪暉,奮景炎,扇遺風(fēng),播芳烈?!?/p>
纏、捆?!端疂G傳·第二○回》:「身穿一領(lǐng)黑綠羅襖,下面腿絣護(hù)膝?!埂队魇烂餮浴ぞ硪晃濉な泛胝佚埢⒕紩?huì)》:「罪人入獄,教獄子絣在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