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驕兵造句
“驕兵”的解釋
驕兵[jiāo bīng] 驕兵 驕兵是漢語詞匯,解釋為驕傲而輕敵的軍隊。
用“驕兵”造句
1、學習上同樣也是驕兵必敗。
2、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
3、人在高漲時,萬萬不成寫意失神,否則驕兵必?。蝗颂幍统睍r,萬萬不成悲不美觀喪志,否則郁卒自滅。
4、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
5、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6、古人說:"驕兵必敗"。這正是曹操敗于赤壁的根本原因。
7、人在高潮時,千萬不可得意忘形,否則驕兵必??;人處低潮時,千萬不可灰心喪志,否則郁卒自滅。
8、我們都懂得驕兵必敗的道理,所以盡管取得了勝利,也不可驕傲。
9、古人說:“驕兵必敗”。這正是曹操赤壁失利的根本原因。
10、有句話叫做驕兵必敗,哀兵必勝。雖然我們隊贏了這場比賽,但我們不能驕傲,否則下次輸的一方一定是我們。
11、俗語說: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俗語又說:驕兵則必敗??磥砣f事都沒有絕對,自己把握,不卑不亢才是“贏”的真諦!
12、老師告訴我們驕兵必敗。
13、圣經箴言16:18里寫道“驕兵必敗”。
14、千萬不要驕傲,因為驕兵必敗。
15、在晚唐藩鎮(zhèn)驕兵悍將的大環(huán)境下,這件事一下引起軍隊的騷亂,眾人謀劃要舉行軍事政變。
16、可是,轉型轉成了文官淪為驕兵悍將的擺設,只有像馮道一樣,心平氣和、唾面自干,才能文運長久,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悲哀。
17、別信它的,在給國人灌迷湯或是“驕兵”之計!林啟楓。
18、民國初成,將驕兵肆,人人自詡有功,擁兵自固,省城及附郭滋擾,日有所聞,官長禁止,兵輒曰:中華民國之湖南,吾兵等所造成也,官長何功焉?”。
19、誅殺宿將樊愛能、何徽大大打擊了五代以來驕兵悍將的氣焰,樹立了自己在軍隊中絕對權威。
20、且歷數一下雙方參加這一戰(zhàn)的驕兵悍將吧。
21、八旗的驕兵悍將并不是好惹的。
22、目下賊勢狂獗,官兵屢戰(zhàn)無功,若不將驕兵悍將明正典刑,何以儆戒將來!
23、我看未必,驕兵必敗這個道理,你聽過吧。
24、驕兵必敗,說大話的人必定會自食其言.
25、俗話說:人定勝天;可俗話又說:天意難違!人心比天高,只要有心何事難成。但是有時候也不要過于相信自己,驕兵必敗,切忌切忌。
26、孫權作為一個君王,那么年輕就提領江東,身邊集中百戰(zhàn)成精的驕兵悍將,很多都是他的叔伯之輩,都壓在他脆弱的肩上。
27、犁頭的使用是生的創(chuàng)造,惡的鏟除”;“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驕兵悍將。
28、眼前的年輕人雖然殺了白胖子,但是黑胖子還是有著翻海境的傲氣,可是驕兵必敗。
29、瀨谷支隊玉碎香消也就罷了,誰讓磯谷廉介孤軍冒進呢?小鬼子也是懂得驕兵必敗的。
30、陸遜在荊州之戰(zhàn)、彝陵之戰(zhàn)中其實采用的都是同一種方法,這就是驕兵之計,不知目睹了關羽之死的劉備為何還要上一次當?劉備對陸遜一直以“黃口豎子”。
31、及至汴州,欲以峻法繩驕兵;而董晉判官楊凝、孟叔度亦縱恣淫湎,眾情共怒。
32、放心了,我不會看不起他們的,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33、大概慕容博應該是認為慕容復比自己的實力高太多,有勝無敗,才這樣輕視自己吧,林君飛的心中一動,斗者相爭,驕兵必敗,這一點自己應該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34、所以要想在軍隊里說得上話,要么,你得有鎮(zhèn)服這些驕兵悍將的武藝,要么你得有讓人敬服的威望資歷。
35、驕兵必敗,這是千古不變的恒理。
36、就跟古時那些穿甲戴盔,然后說“介胄之士不拜”的驕兵悍將,終究還是皇帝的下屬一樣。
37、而嚴復則說袁世凱練兵數十年,而軍實不充、紀律不嚴,徒養(yǎng)成許多驕兵悍將,“不獨不能以之對外,即對內亦外強中干”,所以說練兵是袁之最大短處。
38、出現(xiàn)這種情況,除了上面說的老湯的部隊是驕兵悍將外,還跟他喜歡打運動戰(zhàn)有關。
39、何太后自己經此一事后皇家威信掃地,如何敢怪罪面前的這些驕兵悍將,只得委委屈屈地好言安撫眾人幾句,許諾來日定重賞今日有份鋤奸的將士。
40、這不過是賊首的驕兵之計,故意派些人來送死,讓官軍的統(tǒng)兵將領們馬虎大意,說不準什么時候,就著了他們的道兒。
41、天地良心,我那是驕兵之計,打入敵人內部破壞,目的就是設法分散他的注意力,間接為馮宇衡制造勝利的機會。
42、別這么驕傲好不好,沒聽說過‘驕兵必敗’嗎?造 句網
43、雖然在戰(zhàn)爭初期羅馬軍隊所向披靡、一路凱歌,但最終還是被施展驕兵之計、采用誘敵深入戰(zhàn)略的帕提亞王國軍隊一舉圍困在一個叫“卡爾萊”。
44、回信言,此恐為敵方驕兵之計,不可輕敵。
45、廟算時想得壞一點是有好處的,驕兵必敗的事情不知上演了多少次了。
46、此乃驕兵之計,讓他們以為我們不堪一擊才不會防備我們。
47、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說,日軍犯下了“驕兵必敗”的大忌,而中國軍隊是保國衛(wèi)民與侵略者作殊死戰(zhàn)的哀兵,在士氣上已享有“兵哀者勝”的心理條件。
48、王信和諸將也討論過多次,這些敵人明顯是在用驕兵之計,來放松己方的警惕心,他們絕對是想要除掉自己這些人的。
49、然而,由于秦檜專權期間的長期破壞,當時南宋國困民窮,軍備長期廢弛,驕兵悍將很多,軍力較弱,而貿然開戰(zhàn),宋軍準備并不充分。
50、李靖如此謀劃,要的就是李密的輕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驕兵必敗這四個字,千古名言,可真正知道的又能有幾個?李靖交戰(zhàn),素來不求名,只是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