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亭閣高聳充溢著清秀之氣,憑亭覽望君可賞得清幽之景。
宛溪綠水飛過閣檐,敬亭山的云朵從窗前飛落。
清風徐吹猿嘯之聲時斷時續(xù),明月朗照漁歌陣陣傳來。
閑逸之時自可隨白鷗鳥而去,在沙岸上與鳥為群。
注釋
崔八丈:名未詳,當是當?shù)嘏判械诎说睦险?。八:是弟兄排行。丈:是對長輩或同輩的尊稱。
水亭:是指倚水而建的亭子。
橫:充溢,充塞。
清:清新。幽:幽靜。
君:崔八丈。
宛溪水:在宣城東。宛溪:水名,在寧國府城東,源出嶧陽山,其流清激。
敬亭:敬亭山。
白鷗:水鳥名,常群集海上,隨著海舶飛翔。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在宣城時所作。天寶中葉,自玄宗天寶元年(742)到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從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轉(zhuǎn)變時期。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流落江湖。所以李白的憂憤情愫極為深切,時常有抨擊時政的詩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