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
- 拼音wū guī
- 注音ㄨ ㄍㄨㄟ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又稱“金龜”、“草龜”。爬行綱,龜科。最常見的淡水龜類。背甲長10~18厘米。頭小,尾短。背甲黑褐色,有三條縱行隆起;腹甲黃色,有深褐色斑紋。四肢略扁,指、趾間有蹼,末端有爪。以植物、小魚、小蝦為食。可作實驗動物用。肉可食。腹甲為著名中藥龜板。
國語詞典
- 動物名。身體呈扁形,背部有長圓形硬殼,黑褐色。有花紋,頭尾及四肢皆可縮入甲殼內(nèi)。趾有蹼,能游泳,生長在湖泊、河川中,以雜草、小動物為食。甲殼可以入藥。
- 也稱為「王八」、「元緒」。
- 罵人的話。指妻子有外遇的人,亦指辦事不力、沒有擔(dān)當(dāng)?shù)娜恕?ol>
- 《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們這些瞎眼的烏龜,還不替我睜開眼睛看看箱子上的封條,可是我們制臺大人的不是?」
- 如:「縮頭烏龜」。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你不懂,但凡娼家烏龜,必是性狠的。你妹子既來歷不明,他家必緊防漏泄?!?/li>
- 《負(fù)曝閑談.第一三回》:「正待開言,樓下烏龜一疊連聲的喊著客人來?!?/li>
- 也稱為「八老」、「王八」、「忘八」。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烏龜 (動物名稱)
- 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于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shù)?。在動物分類學(xué)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xiàn)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征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nèi)(除海龜和鱷龜)。大多數(shù)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chǎn)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chǎn),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shù)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鮮。
- 該物種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Ⅲ,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hù)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jì)、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