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魚
- 拼音jīn qiāng yú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魚名。身體紡錘形,長約1米,頭尖,鱗細。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
網絡解釋
- 金槍魚
- 金槍魚(tuna)是一種大型遠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魚。見于世界暖水海域,與鯖、鮐、馬鮫等近緣,通常同隸鯖科??苾群头N間都有相當大變異,分類也很不相同,權威對此意見不一。
- 金槍魚又叫鮪魚,香港稱吞拿魚,澳門以葡萄牙語舊譯為亞冬魚,大部分皆屬于金槍魚屬。金槍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金槍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有些金槍魚,例如藍鰭金槍魚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使體內血液的溫度高于外界的水溫。這項生理功能使金槍魚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溫范圍,從而能夠生存在溫度較低的水域。
- 游泳速度快,瞬時時速可達160千米,平均時速約60-80千米。金槍魚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屬于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金槍魚的游程很遠,過去曾經在日本近海發(fā)現過從美國加州游過去的金槍魚。
- 金槍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千克,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千克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千克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金槍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經濟價值高。由于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最明顯的莫過于藍鰭金槍。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金槍魚的捕撈,但成效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