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革
- 拼音sān gé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指甲﹑胄﹑盾,古時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稱?!秶Z.齊語》:教大成,定三革,隱五刃,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矣。韋昭注:三革,甲﹑胄﹑盾也?!盾髯樱逍А罚悍炊ㄈ铮任灞?,合天下,立聲樂,于是《武》《象》起而《韶》《護》廢矣。楊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說,指用革甲裝備的戰(zhàn)車﹑戰(zhàn)馬和士兵。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三革
- 出自《國語.齊語》之桓公霸諸侯:“筑葵茲、晏、負夏、領(lǐng)釜丘, 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諸侯也;筑五鹿、中牟、蓋與、牡丘,以 衛(wèi)諸夏之地,所以示權(quán)于中國也。教大成,定三革,隱五刃,朝服 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矣。是故大國慚愧,小國附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