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 拼音máo shī
- 注音ㄇㄠˊ ㄕㄧ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相傳為西漢初毛亨、毛萇開創(chuàng)解說《詩經》含義的學派,屬古文學派。漢代流傳于民間,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傳》作《箋》。后三家詩亡佚,至唐代,《毛傳》和《鄭箋》成為官方承認的《詩經》注釋依據,受到后世推崇?!睹姟番F已成為《詩經》的代稱。
國語詞典
- 今本《詩經》,為毛亨傳?!对娊洝吩跐h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 《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二毛曾注詩經,故曰毛詩?!?/li>
網絡解釋
- 毛詩
- 毛詩,指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古文《詩》,也就是現在流行于世的《詩經》。
-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毛詩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內容、意旨等。而全書第一篇《關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總序,稱為《詩大序》,是古代中國詩論的第一篇專著。
- 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傳》作“箋”,至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