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
- 拼音zhǐ gē wéi wǔ
- 注音ㄓㄧˇ ㄍㄜ ㄨㄟˊ ㄨˇ
- 成語繁體止戈為武
- 成語解釋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zhàn),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li>
-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 成語例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止戈為武,窮寇勿追?!?/li>
-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止戈之武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武”字從“止”從“戈”。意謂能平息戰(zhàn)亂,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國語詞典
-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怪负现垢甓譃槲渥?,因若止息干戈,停止戰(zhàn)爭,才是真正的武。
- 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誰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為武?!?/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止戈為武
- 止戈為武,制止戰(zhàn)事稱之為“武”。字面上是解釋“武”字由止、戈兩部分組成;另一方面也是說造字之初人們認(rèn)為,能夠制止戰(zhàn)爭的才算“武”,武力存在的意義是維護(hù)和平。
- 武(wǔ)的發(fā)音出自于舞?!拔琛笔窍扔凇拔洹背霈F(xiàn),用來彰顯身強(qiáng)力壯、矯健靈活的行為。后來,因為出現(xiàn)爭斗,繼而立武:停止?fàn)幎返男袨椤A邽椴?,半步為武(舉戈而止)。武,即界定了人的安全范疇。
- 止,計量單位,半步的意思。
- 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武取止戈二字組合,取其“半步為安全范疇“的意思。
- 【釋義】“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zhàn),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為玉帛,才是武術(shù)的最高境界。
“止戈為武”單字解釋
為:[wéi] 1.做:有~。事在人~。敢作敢~。大有可~。 2.充當(dāng):選他~代表。 3.變成;成:一分~二。化~烏有。變沙漠~良田。 4.是:十寸~一尺。 5.姓。 6.被(跟“所”字合用):這...
戈: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 2.姓。...
止:1.停止:~步。~境。不~。 2.攔阻;使停止:禁~。制~?!!础!米 !蛔 ?3.(到、至…)截止:展覽從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 4.僅;只:這話你說過不~一次了。...
武:1.關(guān)于軍事的(跟“文”相對):~器。~裝?!?。 2.關(guān)于技擊的:~術(shù)?!?。 3.勇猛;猛烈:英~。威~?!?。 4.姓。 5.半步,泛指腳步:繼~。踵~。見〖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