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三余一
- 拼音gēng sān yú yī
- 注音ㄍㄥ ㄙㄢ ㄧㄩˊ ㄧ
- 成語解釋1.耕種三年,積余一年的糧食?!抖Y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睗h 桓寬《鹽鐵論·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湯 所以備水旱而安百姓也。”
- 成語出處《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li>
- 成語結構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耕種三年,節(jié)余一年的糧食。
網絡解釋
- 耕三余一
- 耕三余一是對《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一語的歸納和簡稱。意為耕種三年,必須累積可食一年的余糧?!案嘁弧狈从沉嗽缙谵r業(yè)社會人們對儲備的高度重視,是低生產力水平下防備災荒喪亂的經驗總結,也是舊時量入為出和謀求常年財政平衡的重要原則,被奉為古代中國理財思想的經典??谷諔?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若干邊區(qū)人民政府在大生產運動中以“耕三余一”號召人民積極生產,厲行節(jié)約,做到“一年耕,有四月之余”。這一口號對鼓勵人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堅持抗戰(zhàn),支持革命起了積極的作用,是革命人民對古代優(yōu)秀理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