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不知
- 拼音bù shí bù zhī
- 注音ㄅㄨˋ ㄕㄧˊ ㄅㄨˋ ㄓㄧ
- 成語繁體不識不知
- 成語解釋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 成語出處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游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li>
-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識古今
- 成語例子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 成語結構聯(lián)合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不知不覺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謂不識古今。形容古代民風淳樸。
- 猶不知不覺。
網(wǎng)絡解釋
- 不識不知
- 不識不知是一個成語,讀音是bù shí bù zhī,指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出自 《列子·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