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逆子
- 拼音luàn chén nì zǐ
- 成語解釋亂臣:叛亂之臣;逆子:忤逆之子。舊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懷異志的人。
- 成語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近漢氏淮南、阜陵,皆為亂臣逆子,而猶或及身而復國,或至子而錫土?!?/li>
- 成語例子載垣、端華、肅順等亂臣逆子,傷乎理,違乎易,所擬年號‘祺祥’二字,不吉不利,群議之,則廢。 ▼趙輝《同治皇帝》第五章
- 成語結構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亂臣:叛亂之臣;逆子:忤逆之子。舊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懷異志的人。
“亂臣逆子”單字解釋
亂:1.沒有秩序和條理:~七八糟。 2.武裝騷擾:兵~。叛~。 3.使混亂;使紊亂:搗~。以假~真。 4.任意;隨便:不許~扔紙屑。...
子:1.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女?!珜O。~嗣?!埽ê筝吶?,年輕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實。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
臣:1.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也包括百姓:忠~。君~。 2.官吏對皇帝上書或說話時的自稱。 3.姓。...
逆:1.方向相反。與“順”相對:~風?!?。 2.抵觸;不順從:~耳?!印?3.背叛;背叛者:叛~?!a(chǎn)。 4.迎接:~旅(旅館)。 5.事先:~知?!?。...